2018-07-18 来源:
第一章 摩擦材料发展简史
1.1 世界摩擦材料简史
1.1.1 摩擦材料的演变过程
1.1.2 增强纤维的进展
1.1.3 树脂的进展
1.1.4 工艺、设备和模具的进展
1.1.5 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发展
1.1.6 现代摩擦材料
1.2 中国摩擦材料简史
1.2.1 关于石棉的历史
1.2.2 我国摩擦材料的诞生
1.2.3 早期的研究方法
1.2.4 我国第一个摩擦材料作坊
1.2.5 摩擦材料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1.2.6 工艺与模具的进展
1.2.7 产品研究与发展
1.2.8 行业标准演变
1.2.9 引进技术和设备
1.2.10 早期专家和近20年行业人才流动
1.2.11 近十多年来的发展
1.2.12 行业协会
第二章 摩擦材料摩擦磨损理论基础
2.1 摩擦
2.1.1 摩擦的分类
2.1.2 库仑摩擦定律
2.1.3 经典摩擦理论
2.1.4 粘附摩擦理论
2.1.5 形变摩擦理论
2.1.6 机械-粘附-犁沟综合作用理论
2.1.7 摩擦状态过渡
2.1.8 材料的摩擦特性
2.2 磨损
2.2.1 磨料磨损
2.2.2 疲劳磨损
2.2.3 粘附磨损
2.2.4 冲击磨损和撞击磨损
2.2.5 摩擦化学磨损
2.2.6 电弧诱导磨损
2.2.7 能量磨损理论
2.2.8 磨屑的分类
2.3 制动摩擦副的摩擦磨损
2.3.1 摩擦盘的均匀磨损
2.3.2 摩擦材料的磨损
2.3.3 有机摩擦材料的活化能与热磨损的关系
第三章 有机摩擦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3.1 有机摩擦材料的分类
3.1.1 按照加工过程与方法分类
3.1.2 按照增强纤维分类
3.1.3 按照功能用途分类
3.1.4 按照基本形状分类
3.2 制动和传动装置的基本类型
3.2.1 汽车制动系构造
3.2.2 鼓式制动器
3.2.3 盘式制动器
3.2.4 驻车制动器
3.2.5 带式制动器
3.2.6 传递扭矩的离合器
3.2.7 制动器的间隙调整
3.3 摩擦装置的基本工作参数
3.4 摩擦装置对摩擦材料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制动与传动的相关理论计算
4.1 速度、运动合成和转动的基本概念
4.2 转动惯量
4.3 与汽车制动系相关的理论
4.3.1 汽车起步加速性
4.3.2 汽车的车轮驱动力
4.3.3 汽车在车轮驱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
4.3.4 考虑旋转质量时的加速度
4.3.5 汽车的坡路驻车极限坡道角
4.3.6 汽车制动的路面制动力
4.3.7 汽车制动时的受力
4.3.8 汽车车轮的制动特性
4.3.9 汽车制动的减速过程
4.3.10 汽车制动距离
4.3.11 汽车制动减速度
4.4 扭矩、离心力的计算
4.4.1 扭矩
4.4.2 离心加速度和离心力
4.5 能量、功和功率
4.5.1基本概念
4.5.2 汽车离合器的起步滑磨功
4.6 热量
4.6.1 热量与膨胀
4.6.2 功热守恒关系
4.7 温度的测量
4.7.1 温标与温度单位换算
4.7.2 温度的测量
4.8 制动器的热特性
4.8.1 制动器的热衰退特性
4.8.2 制动器的额定吸热率
4.8.3 制动器的热流分配
4.8.4 制动器对偶材料
4.9 带式制动器
4.9.1 制动带两端的拉力可以用欧拉公式计算:
4.9.2 刹把工作分析(增力系数)
4.9.3 下钻转动惯量的计算
4.10 制动器性能检测与判定
4.10.1 货车、客车制动器性能要求
4.10.2 制动器性能的试验方法
第五章 有机摩擦材料配方与试验分析方法
5.1 有机摩擦材料配方
5.1.1 配方的意义
5.1.2 配方试验的原则
5.1.3 配方试验的程序
5.1.4 配方试验过程实例
5.2 配方试验的几种变量方法
5.2.1 优选法
5.2.2 对分法
5.2.3 均分法
5.2.4 双因素法
5.2.5 正交试验法
5.3 方差与回归分析
5.3.1 方差分析
5.3.2 回归分析
第六章 有机摩擦材料的基体粘合剂
6.1 酚醛树脂的合成机理和结构
6.1.1 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生成机理
6.1.2 热塑性酚醛树脂的生成机理
6.1.3 影响酚醛反应的因素
6.1.4 酚醛树脂的实际生产
6.1.5 酚醛树脂固化机理及其在摩擦材料中的应用
6.1.6 固化酚醛树脂的分解机理
6.1.7 酚醛树脂的质量指标
6.2 酚醛树脂的改性
6.2.1 硼改性酚醛树脂
6.2.2 有机硅改性酚醛树脂
6.2.3 苯胺及三聚氰胺改性酚醛树脂
6.2.4 聚酰胺(尼龙)改性酚醛树脂
6.2.5 腰果壳液改性酚醛树脂
6.2.6 聚乙烯醇缩醛改性酚醛树脂
6.2.7 橡胶改性酚醛树脂
6.3 酚醛树脂生产的主要原材料
6.3.1 苯酚
6.3.2 工业酚和甲酚
6.3.3 甲醛
6.3.4 乙醛、糠醛
6.3.5 催化剂类
6.3.6 固化催化剂与固化剂
6.4 橡胶及其橡胶配合体系
6.4.1 天然橡胶
6.4.2 丁苯橡胶
6.4.3 丁腈橡胶
6.4.4 粉末橡胶介绍
6.5 橡胶的硫化及配合机理
6.5.1 橡胶的交联和交联机理
6.5.2 硫化促进机理
6.5.3 橡胶的氧化降解及其防止机理
6.5.4 橡胶的塑解机理
6.5.5 橡胶的防焦烧机理
6.5.6 填充剂补强
第七章 摩擦材料用纤维
7.1 纤维的分类与增强基本规律
7.1.1纤维的分类
7.1.2 特种纤维
7.1.3 纤维增强的基本规律
7.1.4 摩擦材料用纤维的基本性能
7.2 石棉纤维
7.2.1 石棉纤维的成分
7.2.2 温石棉在摩擦材料中的应用
7.3 芳香族聚酰胺
7.3.1 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的生产方法
7.3.2 聚对苯酰胺理化性能
7.3.3 聚对苯酰胺应用领域
7.3.4 芳纶浆粕
7.4 陶瓷纤维
7.4.1 陶瓷纤维的种类及性能
7.4.2 陶瓷纤维的应用
7.5 碳纤维
7.5.1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
7.5.2 沥青基碳纤维
7.5.3 粘胶基碳纤维
7.5.4 碳纤维的表面处理与上浆
7.5.5 碳纤维的热氧化与热烧蚀
7.5.6 碳纤维的应用
7.6 金属纤维和玻璃纤维
7.6.1 金属纤维
7.6.2 玻璃纤维
7.7 其它纤维(晶须)
7.7.1 钛酸钾晶须
7.7.2 FKF纤维
7.7.3 海泡石纤维
7.7.4 针状硅灰石
7.7.5 纳凯夫纤维
7.7.6 莱佩纳斯纤维
7.7.7 飞宝纤维
7.7.8 喷胶岩棉
7.7.9 亚波思纤维
7.7.10 EFT纤维
7.8 几种常用纤维的优缺点比较
第八章 摩擦材料用填料
8.1 概述
8.1.1 矿物的硬度
8.1.2 磨料型摩擦调节剂
8.1.3 非磨料型摩擦调节剂
8.1.4 填料加工技术
8.2 填料特性及其对性能的作用
8.2.1 填料对耐温性的作用
8.2.2 填料对物理机械性能的作用
8.3 常用填料介绍
8.3.1 磨料型填料
8.3.2 非磨料型填料
8.3.3 染色材料
8.3.4 工艺性材料
第九章 有机摩擦材料配方与改进途径
9.1 配方的主要内容
9.1.1 配方设计特点
9.1.2 设计内容与配方组分
9.1.3 配方实例
9.2 配方与工艺的关系
9.2.1 工艺因素
9.2.2 配方与工艺匹配实例
9.3 摩擦材料的结构形态与内部界面
9.3.1 结构形态
9.3.2 摩擦材料的内部界面
9.4 配方与产品性能
9.4.1 基体类型与性能
9.4.2 基体用量与性能
9.4.3 增强材料与性能
9.5 配方的改进途径
9.5.1 采用改性树脂
9.5.2 改性树脂与橡胶并用
9.5.3 试用无机基体粘合剂
9.5.4 合理搭配调节组分
9.5.5 应用陶瓷材料和碳材料
9.5.6 应用弹性体和多孔材料
9.6 摩擦材料配方集锦
9.6.1 石棉摩擦材料配方
9.6.2 无石棉摩擦材料配方
第十章 摩擦材料生产工艺
10.1 摩擦材料工艺的基本内容
10.2 压塑料的干法制备
10.2.1 干法常规混料
10.2.2 常规混料主要设备
10.2.3 其它混料方式与设备
10.3 压塑料的湿法制备
10.3.1 捏合混料
10.3.2 浸渍与贴胶
10.3.3 抄纸(水浆)法混料
10.3.4 挤出混料
10.4 压塑料的工艺性能
10.4.1 粒度分布
10.4.2 压塑料的致密过程和压实方程
10.4.3 压缩曲线
10.4.4 压实功和比压缩功
10.4.5 工艺和配方对压缩性能的影响
10.4.6 其它工艺性能
10.5 压塑料的干法制胚
10.5.1 干法常规制胚类型
10.5.2 冷压制胚
10.6 金属骨架的加工处理与涂胶
10.6.1 金属骨架的表面处理
10.6.2 骨架与材料粘接用粘合剂
10.6.3 骨架的涂胶
10.6.4 底胶和外罩保护胶层
10.7 压塑料的湿法制胚
10.7.1 缠绕制胚及其类型
10.7.2 编织制胚
10.7.3 滚压制胚
10.8 压塑料模压成型和热固化
10.8.1 成型和热固化综述
10.8.2 刚性模具中压塑料的受压分析
10.8.3 脱模剂
10.8.4 压塑料的热成型
10.8.5 摩擦材料的热处理
10.9 摩擦材料的机械加工
10.9.1 磨床基本原理与要求
10.9.2 摩擦材料专用磨床
10.9.3 摩擦材料钻孔及钻孔设备
10.10 摩擦材料的表面处理
10.11 摩擦材料的永久性标识与编码
10.12 摩擦材料工艺举例
第十一章 摩擦材料质量控制
11.1 质量控制概述
11.1.1 质量控制的意义
11.1.2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11.1.3 质量控制的主要方面
11.2 摩擦材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11.2.1 严格把好原材料购入质量
11.2.2 控制生产过程主要参数
11.3 分析测量质量控制
11.3.1分析测量质量保证
11.3.2 分析测试质量
11.4 计量器具的分级管理
11.4.1 计量器具的前期管理
11.4.2 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
11.4.3 计量器具的流转
11.4.4 计量器具的标志管理
11.5 质量检验
11.5.1 质量检验基本要点
11.5.2 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1.5.3 质量检验的步骤
11.5.4 产品验证及监视
第十二章 摩擦材料的性能与评价方法
12.1 摩擦材料的基本特性
12.2 摩擦副设计时对摩擦材料的要求
12.2.1 设计摩擦系数
12.2.2 设计磨损寿命
12.2.3 设计对其它性能的考虑
12.3 法规标准要求
12.3.1 我国对整车制动性能的要求
12.3.2 对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要求
12.3.3 针对摩擦材料性能的标准
12.3.4 汽车集团对摩擦材料的要求
12.3.5 国外制动系检测的法规标准
12.3.6 国外对摩擦材料的标准要点
12.4 摩擦磨损性能与试验方法
12.4.1 方法的模拟性
12.4.2 试验的可靠性和重现性
12.4.3 试验参数的选择
12.4.4 试验数据的认识分析
12.4.5 摩擦材料的静摩擦
12.5 物理机械性能与试验方法
12.5.1 压缩变形
12.5.2 热膨胀
12.5.3 组合型摩擦材料的剪切强度
12.5.4 材料内剪切强度
12.5.5 气孔率
12.5.6 制动噪音
12.5.7 离合器面片的旋转破坏强度
12.5.8 其它物理化学性能
12.6 汽车制造商对摩擦材料筛选实例
12.6.1 基本程序
12.6.2 筛选过程与结果评价
附录1 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2 导出单位
附录3 摩擦材料工业常用单位换算
附录4 部分材料的导热系数和标准筛目数
附录5 常用化合物的俗名或别名
附录6 分布表
附录7 分布表
通过银行汇款。收到书款后发票(印刷品挂号信)与书将同时寄出。务请将银行回执、开发票资料,邮寄资料邮件发至cfsma9@126.com。如需寄快递到付,也请邮件一并告知。
传真:010-88084733;联系电话010-88084682、88084632。
银行汇款
帐 户: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
开户银行:北京市工商银行百万庄支行
帐 号:02000014090144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