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摩擦密封材料网!
中国摩擦密封材料网 行业工作 科技创新

观车 · 论势 || 以科技创新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4-01-25    来源:中国汽车报网

去年底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的九项经济工作任务之首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传承、延续和落实。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对工业结构升级和关联产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之一。科技创新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驱动力,中国汽车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支撑。
  经过70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创新实践,我国汽车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展明显,已初步建立起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在创新人才、研发投入、创新平台、流程管理和成果产出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这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培育、试点示范、市场驱动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我国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依托产业链健全创新链,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提供了重要推动力。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5年起已连续9年保持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77%。车用固态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高算力自动驾驶芯片等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钠离子电池、高镍无钴电池、模块化换电等取得积极进展。
  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新赛道上,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加速重构,我国汽车产业技术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目前,“缺芯少魂”是汽车供应链发展面临的两大短板。伴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逐步提升,芯片和软件的需求量呈爆发式增长,但我国高端车规级芯片、操作系统等的国产化率相对较低。另外,智能网联汽车对芯片的技术要求和计算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有成熟品种芯片很难满足功能要求,车规级芯片总体呈现出应用量大、高集成、高算力、低损耗、高安全的变革趋势。长远来看,在持续推动供需对接的基础上,更要持续深耕科技创新打造拳头产品,从加强基础研究和迭代产业技术两方面打造产业竞争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国纷纷谋篇布局,把科技创新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意欲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汽车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等阶段构成汽车产业创新链的横向环节。宏观层面产业发展和区域布局、中观层面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微观层面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以及人才数据等创新要素保障,形成汽车产业横纵交错的创新矩阵。新时期新形势下,国家成立中央科技委,对创新体系做出重大部署,汽车业作为重要的支柱性产业,需要紧随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发展变化,率先突破科技和经济“两张皮”的问题,构建新时期新阶段适应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不仅要在创新主体、基础研究和产业化上下功夫,更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科技攻关机制,破除创新全过程的体制机制障碍,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一是提高原创性技术供给水平,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领跑全球,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和在全球研发分工中的地位开始从模仿、赶超向原创、引领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就必须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原始创新。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自由探索和概念验证,引导其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实现从0到1的原创技术突破。组织行业力量摸排清查汽车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清单,科学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重大科技专项等的精准支持。增强汽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对于前期投入高、风险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的关键重大共性技术,从国家和行业的层面部署科技资源,实现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组织体系的持续推进与良性互动,有效应对创新风险和不确定性。
  二是建设完善产业创新平台,打造跨行业创新生态。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创新中心、制造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建设部署和资源整合,科学构建推动汽车产业技术突破的国家科技战略咨询力量。鼓励汽车与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等领域的企业快捷协同,围绕多元化的生产和应用需求,在研发生产、使用保障和运营服务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开放合作创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创新和跨界企业间的耦合创新。以整车企业需求为牵引,发挥龙头企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的作用,构建整车、关键零部件、基础数据和软件等主体深度合作的开放创新生态。
  三是优化科技攻关机制,构建有利于汽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研发模式。通过揭榜挂帅发现“良马”,通过攻关和测评优选“千里马”,选拔“领头羊”“先锋队”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展开“揭榜挂帅”式科研项目组织方式,解决传统“申报式”难以解决的跨部门、跨区域、跨领域的问题。在团队遴选方面,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选拔人才,打破科研“小圈子”;在资源配置方面,从学术驱动转变为市场需求驱动;在考核评价方面,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攻坚克难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奖优罚劣。科学规划布局汽车产业前瞻引领性、战略导向型、应用支撑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合作创新贯通发力,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全力进行原创性领先性科技攻关,加快取得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要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硬核实力。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科技创新的总方向和战略制高点。在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升级进程中,掌握核心技术,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既是汽车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也是汽车产业带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机遇。在全球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和极端风险叠加的背景下,汽车产业更要以开放性、结果导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紧紧牵住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历史主动性、积聚新动能、跑赢新赛道,着力壮大新产业、掌握新技术、厚植新优势、服务新格局、培育新人才、布局新设施、打造新质生产力,为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
  (作者王雅单位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王晓明单位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