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体现着发展和保护的辩证法。
“‘不搞大开发’是不要乱开发、低水平开发、粗放开发、破坏性开发,而是走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深刻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随大江奔涌。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2024年12月26日发布消息,长江干线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预计达到40.2亿吨,首次突破40亿吨大关。长江航运发展呈现出韧性更强、量质齐增的良好局面。图为2024年5月24日,船舶行驶在长江宜昌市猇亭区江段水域。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化工围江”,对这一困扰长江多年的顽疾,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2018年,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看到新华社一篇报道反映,位于长江‘九曲回肠’石首段的一家临江化工企业,产业规模居世界前三,是当地的纳税大户,但也是排污大户,严重污染问题多年难以解决,周围群众苦不堪言。这两年环保部门动真格严查,开出2700多万元的长江流域‘史上最大环保罚单’,倒逼企业关闭污染严重、难以改造的生产线,投入约1亿元引进行业最先进的治污装置,不仅解决了多年的污染问题,而且推动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一举两得。”“建设一流环保企业”,如今的楚源集团化工园内,一幅醒目标语展现着企业全新的定位和目标。清空岸线1公里内的生产区,持续进行环保改造,优化生产工艺,关闭污染大、能耗高的10多条生产线,成为湖北省第一批全国碳交易试点企业,同时开发绿色颜料产品,进军生物医药和化工新材料领域,2024年入选省级5G工厂……痛定思痛,加快转型,楚源集团正在涅槃新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的关键指引,化为各地的自觉行动。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薛家洼生态园,详细了解马鞍山市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情况。安徽马鞍山,有着上百年开采历史的向山矿区,存在早期粗放开采致山体裸露、矿区酸性废水对长江水生态安全造成威胁等问题。如今,裸露的山体已被树林覆盖,曾经的矿坑被建成景观湖,阳光下犹如“蓝宝石”镶嵌山间,成为游客“网红打卡点”。更多变化悄然发生:长江沿岸不少港口推动新能源电动船升级换代,助力“低碳出行”;多地合作建立全国跨省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发展过程中促进更好保护;各地建立污水拦截系统、完善截污管网,更好保护长江水质。长江经济带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我国科技资源最富集、最具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区域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把长江经济带的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5年1月,上海外高桥港区海通国际汽车码头,滚装船繁忙作业。一辆辆国产汽车,不断由此走向全球市场。上海海关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累计有798艘外贸滚装船从海通码头“出海”,运送出口汽车129.8万辆。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最大的汽车产业聚集带。乘着电动化、智能网联化的东风,沿江各省市以创新促产业转型升级。长三角形成“4小时产业圈”,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创新大潮涌动,长江沿岸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迸发强劲发展动能。湖北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和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光谷”。“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时,提出明确要求。如今,走进“中国光谷”,国内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光谷光子号”展现满满科技感。一系列创新政策支持下,光谷聚集1.6万家光电子信息企业,光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超5000亿元。来到安徽合肥高新区的“中国声谷”,只需语音指令,就可创作AIGC图片、应用程序等产品。目前,“中国声谷”入驻企业超过2000户,年产值超2000亿元,形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看长江沿线,创新驱动发展全面起势。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正聚焦新型显示“赛道”开拓空间;重工“高地”湖南,2024年全省新增2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已形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5个……“要更好发挥长江经济带横贯东西、承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独特优势,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用好两种资源,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循着逶迤的江岸望去,有平畴沃野,也有峰峦竞秀;流经内陆腹地,也拓开国际门户,汇百川而入海。在长江经济带这条畅通双循环的主动脉上,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正不断增强,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稳步提升。在上游,重庆两江新区果园港,江岸线上,16个5000吨级泊位依次排列,130万平方米的堆场上一片忙碌。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此考察,要求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仅几年时间,这个内河港口变身“世界的中转站”,“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在此“无缝联结”,通达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大大拉近了我国西部内陆与世界的距离。在中游,2023年11月,武汉开通第四条国际直达水运航线,经长江,穿东海、南海,直达越南胡志明市凯莱港,航线长达2350海里,往返仅需16.5天,大大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在下游,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独占世界鳌头;上海港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集装箱空箱通过水、公、铁等多种路径运输到长三角区域以及长江流域港口。深化向东开放、加快向西开放,统筹陆海开放,扩大沿边开放,打造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开放走廊……长江潮、中国潮、世界潮交融激荡,对内对外开放态势加速形成,新时代的万里长江图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