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3 来源:
座椅、头枕、仪表盘、顶棚、方向盘、保险杠、密封……在汽车座舱、外饰及其它系统中,聚氨酯材料随处可见,且因其安全性、舒适性、轻量化等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速发展的汽车工业为聚氨酯材料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沈坚在12月4日举行的第二届聚氨酯材料汽车应用大会上致辞中表示,近40年来,我国聚氨酯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如今聚氨酯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聚氨酯原料和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占全球总量的1/3以上,预计今年各类聚氨酯产品的消费量将超过1150万吨。其中,车用聚氨酯材料年消费量也超过了50万吨。
沈坚
汽车是聚氨酯材料应用的重要领域。那么,汽车市场形势及“新四化”技术趋势对聚氨酯材料影响有多大?目前车用聚氨酯材料应用还有哪些新方向?未来车用聚氨酯行业的发展又将走向何方?了解一下。
稳中有“变” 汽车工业将长期低速增长
“我们预计,2018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量下降2-3%。”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陈士华介绍,1-10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82.6万辆和228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0.4%和0.5%。
今年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形势的总基调是稳中有“变”,变还是坏的变化。陈士华分析,今年汽车产业面临国内投资放缓、房价上涨、消费信心走低、环保治理加严,排放标准提前实施、股市低迷、油价上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渐显现等内外部多种压力影响。
陈士华
今年中国汽车产业运行下行压力加大。近来行业内出现一种声音,中国汽车年产销3000万辆已达到上限,并对未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形势表示堪忧。对此,陈士华并不赞同,对未来中国汽车发展仍有信心,他愿意把今年的车市比作 “一次感冒”,经过调整仍然能够恢复过来。他给出的理由是,根据国际惯例预测,到2050年,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有望达到300辆,增量主要在乘用车市场。
随后,陈士华对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进行了预测。他个人认为,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将低速增长,基于三点分析,一是需求空间增长的逻辑没有改变;二是宏观经济将呈现稳中有变的发展趋势,但增速在6%以上;三是汽车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宏观政策上仍讲究稳定。
除了车市稳中有“变”,汽车技术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且对汽车出行产生变革性的影响。“轻量化、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等新四化是未来汽车发展的新趋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相关工业分会专家王东川表示,环保、安全、舒适及经济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方向,但这些都是不断进步的变量,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能源、环境因素、新技术(动力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AI技术)、国家政策法规等客观驱动因素也都处在变化中。
汽车新变化给聚氨酯材料带来了新方向
“轻量化对车用材料应用提出了新要求。”王东川介绍,美国轻量化的汽车发展目标,2020年要在2013年的基础上降重20%,2025年要降重30%。其中整个车身系统计划减重35%,底盘减重25%,动力总成15%。中国油耗法规要求:2020年达到5升/百公里的目标,整车必须减重15-20%的轻量化目标。因此,未来汽车将会从材料选择等各个方面进行轻量化考虑。
聚氨酯材料以其优异的物理、机械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头枕、仪表盘、顶棚、方向盘、扶手、保险杠、地垫、挡泥板、涂料、方向盘、密封等领域。
汽车新变化给聚氨酯行业带来了众多新机遇。
王东川认为,一是在座舱系统领域,2017年-2022年汽车泡沫系统将有9.4%的增长;二是汽车轻量化将促进新型PU基复合材料的应用,PU基空腔填充及功能粘接剂将高速发展,其广泛应用在钢板弹簧、车身外表等零件上。PU基S-RIM纤维增强反映注射轻量化车身外饰件应用技术,是聚氨材料在汽车上应用的新领域。可见,聚氨酯基复合材料在今后的车身及结构件上会有较快的发展。
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光耀认为,超细纤维聚氨脂合成皮革超纤革(PU合成革超细超纤革)具有耐磨、耐寒、透气、耐老化、质地柔软以及外观漂亮等优点,正在逐步代替天然皮革。未来PU合成革超细超纤革会广泛应用在汽车内饰中。
当然,挑战也很大。王东川提出,一是在汽车新技术的变革中,座舱系统面临新结构、新功能的挑战,在其功能、造型、新型选材概念上对聚氨酯材料带来一些挑战,也有可能被其他材料替代。二是面临绿色环保可回收法规的挑战,比如聚氨酯材料的气味、VOC(有机物的挥发性)、可回收等问题影响应用。三是声学泡沫材料面临降噪新需求的挑战,比如EV噪声特点、电磁噪声特点。
降低汽车内饰污染 聚氨酯行业“群策群力”
“新变化对汽车产业环保性、安全性、舒适性及经济性都提出了新要求,塑料、皮革、橡胶的广泛应用对车内空气质量产生了诸多影响。” 国家室内车内环境及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宋广生如是说。
君迪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显示,“车内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连续五年高居新车问题榜首。可见消费者对新车车内污染日益重视。同样,我国也在加强对车内污染的控制,相关部门正在拟(修)订强制性标准控制目标。
在会上,宋广生介绍了几种降低汽车内饰材料污染的技术路线。一是原始材料控制,包括低挥发材料、无挥发材料、具有吸附功能的材料、具有催化功能的材料、复合型材料等;二是在制造工艺控制上,包括低胶组合、无胶组合、卡扣组合、一次成型工艺、复合型组合工艺等;三是生产环境控制,包括注意设备清洗、环境通风、物料保护、外界污染物造成的污染等。
“搞汽车,不研究VOC就OUT了。”宋广生如是说。其实,从事聚氨酯材料的企业,更是重视聚氨酯材料的气味、VOC、可回收等问题的研究。在会上,针对汽车的低散发、轻量化、舒适安全等新变化,陶氏化学、万华化学、奥斯佳材料、山东一诺、黎明化工等企业都带来了聚氨酯材料气味及VOC控制方案。
未来我国汽车工业仍将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而汽车用聚氨酯材料的市场需求也将保持旺盛增长态势。“当然,聚氨酯行业也会积极了解汽车产业的新变化及新要求,明确聚氨酯的技术创新方向,为下游应用提供高性能的解决方案,提高聚氨酯材料在汽车应用领域的专业化、高端化水平。”最后,沈坚道出了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举行聚氨酯材料汽车应用大会的初衷。
编辑:黄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