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9 来源:
新形势下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访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孙向远
自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建材企业的对外投资合作发展迅速,在保增长、稳外需、调结构和促进我国建材工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相对于不断深入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如何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如何谋划企业“走出去”的新方略,将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化经营作为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针对即将召开的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秘书长孙向远。
记者:近期中国建材联合会将召开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座谈会,可否请您就召开这次会议的主旨作一个介绍?
孙向远:中国建材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也是我国建材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从过去利用外资战略为主导,转移到实施、推进建材企业“走出去”战略和资本进出平衡为主导方向上来,决定着我国建材行业能否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取得战略主动和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也是实施我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的重要环节。
当前,我们在国际上面临着全球经济的动荡和调整,在国内面临着传统建材产业产能过剩的严峻形势,这些对我国建材企业海外投资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如何引导建材企业“走出去”,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的主要目的。
通过这次会议,一是统一认识。即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是中国建材行业拓展国际市场、化解产能过剩、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中国建材行业践行“创新提升、超越引领”战略的必然选择。二是搭建我国建材企业与政府直接对话的平台。邀请政府有关部门对国家现行相关“走出去”的政策进行解读,对企业的疑问进行倾听与解答;企业将介绍自己“走出去”的动因、经验和设想,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遇到的相关政策瓶颈等。通过对话使政府了解企业“走出去”的现状,了解企业对“走出去”的政策诉求,促进企业更好地理解、掌握和应用国家政策。三是使与会代表、行业进一步了解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了解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机遇,了解在对外投资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和特殊情况,从而对“走出去”的目标国家与地区、我国建材企业自身需具备的条件、“走出去”的方法与途径、风险评估与控制的措施,以及需争取的国内政策等达成基本的共识。
记者:不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都想对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的现状有所了解,希望您介绍一下有关的具体情况?
孙向远: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随着建材工业技术装备的不断进步、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行业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得到快速发展,通过开展对外承包工程、海外并购、境外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向境外转移产能、有效利用外部资源、推动互利合作、获取新技术,以及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和运作大型项目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或存在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是产品“走出去”,即产品出口。由早期以国外贴牌生产、来料或委托加工贸易,坐等客户上门为主的被动意识,到进出口权完全放开,企业主动寻找国外买家为主的主动意识,再到企业通过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会,发展国外稳定代理商为主的品牌意识。这一阶段或这一形式以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企业居多。
二是网点“走出去”。企业在海外设立销售公司或办事处,服务当地代理商和客户,深入拓展当地市场,这一阶段说明企业具备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渠道意识和服务意识,虽然还是为产品“走出去”服务,但已在为企业今后真正的资本“走出去”打基础。
三是成套装备和技术“走出去”。我国建材工业经历了技术装备从引进吸收、到自主研发生产、再到成套装备及技术整体输出的巨大改变和进步。当前,我国主要建材产品产能均已占到世界5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建材大国。水泥、玻璃、玻纤、陶瓷、砖瓦等产业的成套装备和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世界领先水平,代表性的企业有中材集团、中建材集团、海螺集团、广东柯达集团、双鸭山东方墙材集团等。他们可为国外客户提供从工厂设计研发、装备生产供应、厂房施工、设备安装、运营调试以及技术培训等一条龙服务。我国主要建材产品成套装备和技术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平均已经超过40%。成套装备和技术“走出去”的优势和现状为我国建材工业资本“走出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资本“走出去”。我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即真正到国外投资建设并运营工厂恰逢其时。当前,国外新兴市场处于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量大、建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为我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提供了外部机遇。我国建材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积累的资金实力、装备技术水平、人才队伍、国外市场渠道以及管理经验为资本“走出去”创造了内部条件。然而,资本“走出去”的要求最高、风险最大,但如果成功,收益也最大。当前我国建材企业资本“走出去”刚刚起步,作为世界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企业从过去只有单纯的水泥、熟料产品出口,到劳务出口、生产运行管理承包,发展到以水泥建设工程带动水泥技术、装备和服务出口。
随着我国对外投资力度的加大,中国的水泥企业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迈出了新的步伐。冀东集团联手中非发展基金在南非的项目、同力水泥的莫桑比克水泥生产线项目、华新水泥的控股子公司——华新中亚投资(武汉)与塔吉克斯坦亚湾水泥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项目、海螺水泥正在印度尼西亚独资建设并预计今年11月份投产的日产32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和配套的水泥粉磨站项目等都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玻璃、玻纤、墙材等领域也有一批项目进入了国际市场,巨石集团今年5月18日在埃及建成投产的年产8万吨玻璃纤维池窑拉丝生产线,就是其代表性的项目。
中国建材企业在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广阔的资源、更领先的技术、更先进的管理和更庞大的客户群的同时,也面临着政策、人才、品牌、消费者需求、企业文化、并购后的整合,乃至社会责任等各个领域里的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解决在实施国际化战略中,缺乏对当地市场环境、政策和监管的了解,缺乏具有国际化经营经验的团队,缺乏对目标企业的充分了解,也是我们这次座谈会要进行认真探讨的一个方面。
记者: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体现在什么地方?
孙向远:关于“走出去”的必要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国内形势分析,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不断巩固,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稳定外需的任务依然很重。在新的形势下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越来越多地需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之中,需要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就我国建材行业的发展来说,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如何化解产能过剩与过剩产业继续发展的矛盾,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导产能过剩的产业,如水泥、玻璃等,实施资本“走出去”战略,到国外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和地区去投资发展,向海外市场拓展业务成为中国建材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二是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持续增大,对外部市场依赖程度不断增加。资源瓶颈也更加严峻,对外部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加大。形势是我们需要更大市场空间,更需要进行国际化战略调整,从以出口拓展国际市场到以投资和并购参与国际竞争。我国建材企业制造优势在国际市场正在慢慢减弱。从税率上来说,出口退税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十几下降到百分之几甚至是零,优惠不再;从汇率上来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走强;从利率上来说,目前制造业多为高负债企业,银行利率高到6~7%(国外平均为3~4%)。此外,国内原材料资源愈发紧缺,能源成本、劳动力成本和物流成本不断上升;而中国的出口贸易也一直处在国外“双反”(反倾销、反补贴)的压力之下,欧盟、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对中国生产的玻璃纤维征收反倾销税。面对这种情况,产业向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相对丰富的国外市场转移,是我国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三是实施“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是我国建材行业实施“创新提升、超越引领”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我国建材行业在经历了“跟随”和“追赶”的阶段后,已进入了“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阶段。行业的飞速发展和取得的骄人成绩为世界所瞩目,我们的工艺装备研发制造水平、基本建设水平、生产管理水平、生产的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显著提高,有的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为更好地引领建材工业未来发展,在追赶世界领先的基础上,实现超越与引领世界建材工业的发展战略,建材企业实施“走出去”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只有真正的“走出去”,直接在世界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发展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提升、超越引领”。
关于“走出去”的可行性。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是完全可行的。一是全球经济动荡和调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对外投资机遇。加快中国建材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与其他国家的新型互动、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尤其是十八大后,我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更加注重经贸合作,提出更高层次的开放策略,与许多国家达成一系列具体经贸合作项目。政府鼓励我国具备优势的产业和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正在出台和逐步完善一系列的鼓励和支持政策,这为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全球经济进入调整期,资本流动性明显放缓。欧洲和其他发达国家资金紧张,强烈希望中国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大对其投资力度。而海外投资成本也显著降低,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加快海外投资并购的重大机遇。世界新兴经济体市场空间巨大,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增长依然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东盟、非洲、南美、俄罗斯、中东等世界新兴经济体具备较大经济增长空间,他们都在加大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为我国建材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三是我国建材产业本身在国际上的优势。我国建材行业出口额多年来稳居世界第一,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非常广泛,这对我国建材企业实施资本“走出去”奠定了市场基础;而且国外建材生产线的成套装备和技术平均40%是由我国建材企业设计、供应和建设的,这对我国建材企业实施资本“走出去”奠定了技术基础。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座谈会,邀请了政府有关部门对相关“走出去”的政策进行解读,从联合会作为社团组织的角度,结合行业和企业的需求,侧重于在哪些方面向政府提出政策建议?
孙向远:我国政府对包括建材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走出去”始终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等部门都对“走出去”、对外投资、可享受的优惠与补贴下发了有关文件,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为召开好这次座谈会,建材联合会也就企业“走出去”普遍关注的政策问题进行了调研,大家的普遍反映是,有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实践;政府引导和扶持相对滞后于企业的需求;境外投资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境外投资应急援助机制建设也存在着相对滞后的现象,希望政府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另外,对外投资企业自身实力和国际化经营经验欠缺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现状,我们建议国家政府部门,一是近期应将化解过剩产能,作为新一轮“走出去”政策支持的重点。加强对国内产能过剩、又有国际市场需求的行业的政策引导,强化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扩大中央财政现有专项资金规模,加大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络力度,对企业境外投资提供低成本融资支持。二是加大对目前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部分建材企业发展到现在,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这些企业已经进入到国际化快速发展轨道。他们正在逐步实现“工厂在海外、回报在国内,资源用境外、回报在国内”的总部经济模式,逐步将国内总部变成一个研发、销售、财务中心,制造基地遍布全球各地,这对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来说,也是新一轮发展模式。过去,政府对“招商引资”有极大热情,也有许多优惠政策和其他服务内容,有了这样的“总部经济”理念,希望政府部门也会有同等力度的支持。三是建议政府部门在企业的跨国经营愿望和能力都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在努力为企业营造外部投资环境,完善对外投资政策和相关程序,完善对外投资合作保障和服务体系,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有效的服务。四是健全关于境外投资的政策、法规,从信息、技术、金融、保险、税收、外汇使用以及投资后的监管、跟踪、统计和分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五是针对建材行业民营企业居多的特点,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解决民企缺乏融资渠道,缺乏海外市场的信息,缺乏对海外法制及权利保护的了解,缺乏通晓海外业务的人才等问题。我们也希望参会企业能够借此次会议的机会,与相关政府部门积极互动,提出自己的诉求和建议。
记者:中国建材联合会在引导建材企业“走出去”方面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结合新的形势,联合会在发挥作用方面还有哪些考虑?
孙向远:中国建材联合会的职责定位是对行业的“引领、协调、服务”。乔龙德会长一再强调,在建材企业“走出去”方面,联合会也要充分体现出“引领、协调、服务”的作用。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出发,深入分析在世界贸易新格局下,中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提出联合会要指导建材企业确立“走出去”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指导思想、投资导向和经营模式,要引导企业拓宽视野,树立长远的全球经营战略和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从具体工作层面来讲,我们一是要在深入了解政府政策、企业诉求以及目标国家和地区市场需求、政策与经济环境等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建材行业“走出去”的战略设想,为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明确方向并提出具体建议。比如,针对东盟市场,联合会今年牵头携手我国相关企业,与东盟各国相关同业组织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建材行业合作委员会,旨在通过这一机制,互通信息,引领中国与东盟建材行业的对接与合作。二是协助政府部门为行业“走出去”争取具体的国家鼓励和支持政策;积极把握全球建材市场动向,为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协调政府、行业协会、地方协会、企业,以及国内外的各种资源;了解目标国家政策、法律、市场需求、资源禀赋、能源及劳动力等情况,提出该目标国家和地区适合的投资项目。三是要充分发挥联合会在行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疏通国内建材行业、企业与相关国际组织、国外建材同业组织和企业的沟通渠道。四是利用联合会的平台和资源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调研服务、认证服务、参展服务、组合营销服务、商业对接服务和有价值的具体项目信息、境外商务考察、国际化营销的理念与相关知识、当地贸易相关政策法规和竞争环境、境外安全生产、资金项目申报等服务。
记者:前面我们已经谈了很多,最后您对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还有些什么建议,可否讲一讲?
孙向远:从整体情况看,我国建材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还面临着国际投资环境复杂多变,机遇与风险并存;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局动荡不安,政策稳定性差,投资合作面临不确定性,安全风险加大;世界经济还处在复苏过程中,企业在境外投资成本提高,投资回报风险增加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在企业“走出去”之前,必须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客观地评价,并对当地的机会,尤其是风险,有一个理性的评估,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SWOT分析。要明确“走出去”的发展区域,从国别市场入手,向区域性市场推进;要明确“走出去”的业务内涵,从单纯的直接投资向直接和间接投资并举过渡,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并重,以金融资本给产业资本铺路;要明确“走出去”的发展模式,根据新的市场机遇和企业自身的能力,创新发展模式,实现新的跨越;要推进企业携手“走出去”,国企和民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发挥各自优势,携手推进国际化,共同提高国际竞争力。其次,是要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必然潜藏新的风险隐患,许多因素难以掌控,企业“走出去”最常见的风险在于当地政治因素,包括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当地本身的政治波动,另外是技术层面,一定要符合当地安全和环保要求,对于当地的原材料、劳动力成本和地方政府政策等也要有精准到位的理解和判断。这些都分析透彻,考虑好风险如何规避,再决定是否“走出去”及“走出去”的方式和方法。再次,生产运营和风险的管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对风险的管控,在“走出去”前应该对所有风险评估并有预案,生产运营时应严格按照预案进行风险管控。要做到生产销售的国际化,利用海外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研发创新的国际化,加强研发创新,积极采用先进的装备与技术。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建立适应国际市场的质量技术控制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运行体系。管理人才的国际化,企业高管要具有国际视角,管理决策符合国际惯例和行业发展趋势。
我国建材企业要充分利用当前国际国内有利于“走出去”的时机,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实力,在前一段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把握机遇、周密谋划、科学决策、开拓进取,努力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创造新业绩, 实现中国建材工业“创新提升、超越引领”的宏伟目标。